当前位置:   首页  部门动态  组织部

传承红色文化,牢记初心使命——上海戏剧学院2018年“行走的课堂”暑期社会实践信阳行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上海高校“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的通知》有关要求,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18720-25日,上海戏剧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学工部、团委召集了19位师生代表组成了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河南信阳开展了为期6天的 “行走的课堂”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得到了信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信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为整个行程提供了路线规划和服务保障。“行走的课堂”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六天时间里前往新县、商城、潢川等地,从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追寻红色足迹到金刚台红军洞寻找妇女排,从潢川青少年艺术课堂到鸡公山国际艺术区,社会实践团的师生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在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接受了初心与使命教育,学到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并通过实地观摩、培训辅导、互动交流和座谈研讨等形式,与信阳市基层文艺骨干、青少年学生、高校和文艺团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行走的课堂”是一堂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思政课,通过现场教学,师生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图为领导与师生合影


传承红色文化,发扬革命精神

社会实践团参观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鄂豫皖苏维埃政府旧址、大别山商城革命历史纪念馆等革命场馆和旧址,在参观过程中,伴着讲解员声情并茂、如数家珍的讲解,社会实践团的师生们认真观看展台上的珍贵遗物和墙上的文字介绍,一幕幕英勇的革命事迹,将师生们带回到那个战火纷争的年代,一段段背后的故事,让师生们深切地感受到今朝幸福生活得来之不易。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他们那种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坚定信念和顾全大局、勇于担当、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将激励后辈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党中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谱写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乐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寻找妇女排还原了当年红军战士给山上的妇女排补给粮食弹药的情形。师生们穿着红军服,班长挥着红旗,小战士背着补给资源,寻找山中藏着的妇女排。师生们过铁索桥,进山洞,吃野菜,体验了一把当年妇女排的生活。虽然只是体验,但是却让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当年作战环境的艰难,红军战士的坚忍不拔。

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首府烈士陵园和苏维埃政府旧址的参观过程中,徐向前、李先念、陈昌浩、吴焕先等同志领导革命战争的宏大胸怀和伟大壮举让师生们深受触动。鄂豫皖苏区民众极高的革命参与度和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鼓舞着新时代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

  

图为师生参观革命纪念馆


传播艺术教育,服务基层学生

本次社会实践中,上戏的师生在潢川一中为当地中小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艺术启蒙课。课程涵盖了表演、舞蹈、声乐和主持艺术等四大门类。

表演课由表演系辅导员田原老师担任,授课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气息练习,学习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并学会调整呼吸寻找到放松状态,第二部分是表演训练,做了专注力、感受力、想象力、信念感的表演练习以及简单的交流练习。同学们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舞蹈课由舞蹈学院党支部书记张麟老师担任。通过授课,他意识到艺术教育任重道远,尤其在经济和文化欠发达地区的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要润物细无声地滋养孩子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想象;要让他们的眼睛亮起来、背直起来,让他们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

声乐课由音乐剧表演专业的张悦同学担任,她面对小学生和高中生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找到他们之间的共性进行教学。通过“呼吸训练”,“发声训练”,“咬字归韵”等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发声器官和发声原理,共鸣器官及共鸣原理等,慢慢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诠释歌曲上;

主持艺术由播音主持专业的胡炯升同学担任,他把一些当众表述状态、语言体式训练方向等说话的基本意识传递给孩子们。或许他们一时无法体会,但回去之后可以自我操练,在课后也能自我升级,从而有益于未来。

图为社会实践团志愿者为当地学生进行艺术指导


追溯传统文化,学习地方曲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奋斗目标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上海戏剧学院“行走的课堂”暑期社会实践团顶着高温来到一个特殊的文化胜地——信阳市潢川县黄国故城,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潢川是中华黄姓的发源地,上海城市之父春申君黄歇的故里。黄国故城周长6770米,城墙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800米,东西宽约1500米。城内面积约2.8平方公里,其建筑规模完全吻合春秋时期“子爵,城三里”的等级制度。公元前648年,楚人灭黄,国都成了废墟,从此黄姓由一个拥有1400多年悠久历史的王族国姓,变成了普通姓氏,流散于各地。在黄国灭亡三百多年后,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黄歇的出现成为黄氏发展史上一座丰碑。如今他的衣冠冢就在这里。他也成为一个宗族的中兴者、光大者,一个可以万源归宗的始祖代表。上海戏剧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来自上海,来到这个地方也是一次“寻根”之旅,很多同学不禁感叹,如今的国际大都市,原来根在这里。

图为参观黄国故城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社会实践团的师生们还了解到,信阳在文化宣传中主打“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如果说参观革命博物馆和寻找妇女排是红色文化,那么信阳毛尖就是绿色文化中的典型代表。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璀璨的一枝在中国也是源远流长。在南湾湖的岛屿上,师生们观看了茶艺表演,聆听了编钟演奏,品尝了正宗的毛尖茶。尤其是舞蹈学院的张麟老师,他现场为大家跳了一段楚舞,这也是他研究楚文化的成果之一,让大家在品茶之余对楚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信阳毛尖的主产区,师生们欣赏了信阳当地的民间舞蹈花棍舞、花伞舞和花扇舞,舞蹈极具地方特色,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上戏的师生上台与舞蹈演员进行了交流互动,通过对舞蹈动作的模仿学习,切身感受到了地方民间文化的艺术魅力。师生们还来到信阳师范学院,参观了该校校史馆,信阳师范学院结合信阳作为信阳毛尖主产地的优势,开设了茶学专业,现已培养了两届毕业生。该专业立足地域优势,从生态茶园建设到茶艺茶道研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专业发展之路。

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师生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地方文化品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大家认为要坚持文化自信,用专业知识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贡献一份力量。

图为社会实践团师生合影

  

加强校地合作 共谋未来发展

经过实地考察,上海戏剧学院“行走的课堂”暑期社会实践团与信阳当地文化教育系统的专家学者举行了2018“豫见申城”艺术学研实践交流座谈会。信阳市副市长李正军、信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张冬梅、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昌勇出席本次活动。活动分为四项议程,由张冬梅局长主持。

图为2018“豫见申城”艺术学研实践交流座谈会现场


李正军副市长首先发表致辞,他从文化、区位、经济等方面介绍了信阳的基本情况,期待通过本次活动能够促成信阳与上戏的多方面合作,尤其是提出了借助上戏知名校友的力量在信阳开发影视资源的美好愿景;黄昌勇院长在讲话中首先向信阳市表示了感谢,他说,上海与信阳有历史渊源,大别山区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双方在艺术教育、文化产业、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可以展开多方面合作,“行走的课堂”走出第一步之后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在副市长李正军的见证下,由黄昌勇院长将印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的牌匾交给张冬梅局长。上戏学生在信阳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图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随后,上戏师生代表6人,信阳文化教育系统代表7人分别进行了交流,上戏师生代表分别介绍了上戏相关院系和艺术教育的基本情况,结合本次行程谈了自己在“行走的课堂”中的收获感受;信阳文化教育系统的代表介绍了本土文化的发展情况,尤其是针对文化艺术人才培养、艺术创作、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期待与上海戏剧学院进行合作。

最后黄昌勇院长在总结讲话中着重强调了校地合作“落实”的重要性,他说事情

用做得太多,但是要落实,上戏暑期社会实践团回校后要做好总结工作,完善对接机制,为下一步深入交流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上海戏剧学院2018年“行走的课堂”暑期社会实践信阳行圆满结束了,师生们会把整个行程中的点点滴滴都铭记于心。党委教师工作部、学工部、团委将总结本次“行走的课堂”社会实践的收获和经验,进一步发挥实践育人作用,进一步坚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理想信念,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策体系、工作举措和育人体系、教学模式,转化为广大师生勇担大任、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返回]